首页 >> 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 >> 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遮天 轮回乐园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吞噬星空 都市之破案狂少 好生开车 寄余生 我乐于助人的室友 
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 汪曾祺 -  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全文阅读 -  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txt下载 -  晚翠文谈(汪曾祺集)最新章节

“外星人”语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“外星人”语

我的困惑

曾祺同志:

您好!上次在街上碰见您,您问起我这两年的创作,您大概还记得我当时面色微红,欲言又止的窘态。有些问题我总想找机会登门求教,可又怕打扰您。

我自信我不是一个甘于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剧作者,我虽愚钝,但总以探索为乐事,即使碰壁也一笑置之。

前几天,我的一位出国工作的朋友从国外给我来信。他是一位才气横溢,而又不大合群的人,但和我有多年厚交。他说:“我不知我怎么了,坐在异国的剧场里,对我们的戏剧产生了一种恐惧感,崩溃感。被你们奉为国宝的京剧,到底算什么样的艺术呢?无休止的程式、模式,她和生动飞跃的现代生活是多么格格不入啊!有人一听说‘危机’就谈虎色变,我想何止危机,我们恐怕不能阻止其必然出现的悲剧命运。”

他的信使我难过了好几天,我不同意他的话,但我又担心他的话是对的。

真是凑巧,昨天下午,我奉命去会见一位来自我那个朋友所在国的女电影明星。她年近五十,拍过七十多部电影,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,她的名字在电影界几乎是无人不晓的。她是应我国电影学院邀请来华讲学的。她为人直率,毫不做作。我们问她对中国电影的印象,她直言不讳地说,就她看到的一些片子,她认为中国影片的电影书法(语言)陈旧、落后,有的像广告片,有的像旅游片,有的又像舞台片,许多影片像印刷体的字,拘谨,缺乏生气。但是,她又极其高兴地告诉我们,她看了中国京剧《拾玉镯》、《钟馗嫁妹》,她说这虽然是古老的艺术,有近二百年的历史,但是却充满了青春的气息,是写人性的,是一种非常完整的艺术,尽管语言不通,但是她看懂了。表示还希望再看几出京剧。

曾祺老师,我这几天老在想,我们所致力追求的未来戏剧该是什么样子呢?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戏剧艺术呢?我们又该如何和越来越多的面目陌生的异国戏剧流派相处呢?我的创作之路,追求之路,探索之路又该如何走呢?

您是我敬重的师长,我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意见。

江连农

五月五日上一个“外星人”的回答

连农同志:

你在很严肃地思考有关戏曲创作的问题。你提的问题我回答不了。今年春天,有一位报纸的编辑来采访我,我信口谈了一些对戏曲的看法,她戏称我为“戏曲界的外星人”,大概是觉得我的某些话有点离奇。既承垂问,我也可以说一点“外星人语”。——其实都是陈芝麻烂谷子,毫不新鲜。

戏曲创作,千头万绪,归根结底,也许只是一个问题:戏曲观念的更新。

中国戏曲是很有特点的,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确实能够自成体系。“无休止的程式”不是它目前不大景气的病根。芭蕾不也是由程式组成的么?中国戏曲有大量平庸甚至低劣的剧目,这些剧目被淘汰或将被淘汰,是自然的事。但是有永不凋谢的不朽的精品。比如昆曲的一些折子戏。有人说:有一出《痴梦》,我们就差堪自慰,可以对戏曲的前景不必过于悲观,戏曲还是有振兴的希望的。这话不是毫无道理。我们对上昆、苏昆的同志充满敬意。昆曲目前并不怎么上座(演员的奖金也不会多),但是他们确认为昆曲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,充满信心,充满热情,挖掘整理,精益求精,虽不免清贫寂寞,却自觉乐在其中,他们真是一些心灵很美的好人!我们在昆曲调演中看到他们声情并茂,光彩照人的表演,不能不想到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忠贞不渝的高贵的献身精神,不能不感动。五十年代,昆曲曾以《十五贯》一出戏轰动全国;八十年代,昆曲又拿出这样一批精致玲珑,发人深思的折子戏,昆曲所惠于国人者多矣!从昆曲的两次“进京”,使我想到一个问题,这反映出人们的戏曲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。我不是说像《痴梦》这样的戏五十年代绝对不可能演出,但是相信是会遇到阻力的。人们会问:演出这样的戏有什么政治意义?对观众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?这样的问题很不好应付。——不像《十五贯》,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:关心人民疾苦,重视调查研究,有人民性!(“人民性”是五十年代戏曲通行证上相当于“验讫”的朱红戳记)。《痴梦》如能在那时演出,大概会被归入这样一档:艺术上可取,内容无害。一个戏曲作品的思想内容落得一个“无害”的评语,实在是非常可悲的事。《痴梦》的思想内容又岂止是“无害”而已呢?我不想在这里探讨《痴梦》的思想,更不想评说《十五贯》和《痴梦》的高下,我只是说《痴梦》对许多人的戏曲观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。《痴梦》(以及其他昆曲剧目如《迎像哭像》、《打虎游街》、《偷诗》……)的出现,是戏曲工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戏曲工作反思的结果,是对“四人帮”文艺专制主义的一个反拨。

五十年代,或按一般说法:“十七年”。我一点不想否定十七年戏曲工作的公认的巨大成绩。但是我不赞成对十七年的戏曲工作作全面肯定。有的同志盛称“十七年”,以为如果回到“十七年”一切就都好了,值得商榷。十七年,我们的各项工作,包括文艺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,是“左”。难道戏曲独能例外?文艺的“左”,集中在一点,是:为政治服务。三中全会以后,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,是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的。我们都是从“十七年”过来的。我们都深知政治标准第一,教育作用至上是个什么滋味。第一和至上的结果是:概念化。十七年的许多戏,包括一些名剧,都带有概念化的痕迹。第一和至上的恶性发展,就是“四人帮”时期的“主题先行”。“四人帮”的文艺“理论”,主要是“三突出”和“主题先行”。“三突出”,大家批判得很多了。但是我以为“主题先行”的危害性比“三突出”更为严重。“主题先行”不自“四人帮”始。“四人帮”以前就有,只是没有形诸文字,成为文艺的宪法。而且这种思想至今并未绝迹,至今仍是覆盖在我们的文艺观——戏曲观的上空的阴云。有的时候,云层很厚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