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 >> 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遮天 轮回乐园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斗破苍穹 吞噬星空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嫡谋 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 
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 熊召政 -  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全文阅读 -  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txt下载 -  百年明朝一鉴开(熊召政读史笔记)最新章节

深愧渊明与孔明——记硬骨头方孝孺(2/5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遵父亲生前之嘱,方孝孺前往浦江从师宋濂。宋濂自洪武九年致仕后,在家乡龙门山中继续招纳弟子授业。在他众多弟子中,方孝孺特别得到他的青睐。三年后,当方孝孺学成归还故乡时,宋濂特地写了一篇文章送给高足。题目叫《送方生还宁海并序》,其中有这样一段:

凡理学渊源之统,人文绝续之寄,盛衰几微之载,名物度数之变,无不肆言之。离析于一丝而会归于大通,生精敏绝伦,每粗发其端,即能逆推而底于极,本末兼举,细大弗遗……予今为此说,人必疑予之过情;后二十余年,当信其为知言,而称许者未过也。虽然,予之所许于生者,宁独文哉?

以宋濂谨言慎行的性格,绝不会说过头的话。但他这篇文章对方孝孺赞赏有加,他甚至于说他所期望的,不只是方孝孺的文章,言外之意,他看到了方孝孺匡扶天下、燮理阴阳的宰辅之才。

3.被朱元璋称为“庄士”

方孝孺的父亲是被朝廷镇压的官员,按理说,他不应该期望有什么政治前途。但是,就这么一个家庭出身的年轻人,居然被朱元璋接见了两次。

第一次是洪武十五年(1382),是他的老师宋濂在贬谪的途中老病而死一年之后,由于一位权势人物的推荐,朱元璋接见了时年二十六岁的方孝孺。接见时皇太子朱标在座。当经过一番接谈与询问,朱元璋觉得这个年轻人举止端正,且文采斐然。于是对朱标说:“此庄士,当老其才。”夸奖了几句后,就让方孝孺回了老家。

关于这次会见,方孝孺虽然没有得到实惠,但他还是显得兴奋,他写了一首诗记其事:

汉家图治策贤良,董子昌言日月光。

自笑腐儒千载后,却劳圣主试文章。

——《奉试灵芝甘露论》

朱元璋让他命题作诗以试其才,他自诩汉朝大儒董仲舒,可见自望甚高。

朱元璋第二次召见他是十年后的事情了。其时,太子朱标刚去世。朱元璋见了方孝孺,对吏部官员说:“现在还不是起用方孝孺的时候。”这一年,方孝孺已经三十六岁了。为了解决生计,吏部还是给了他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职位。

汉中这个地方,既是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,又是诸葛亮进取中原的北伐基地,交通闭塞而风气醇厚。方孝孺在这里过了将近六年的安定日子,每日与学生们讲经说法,穷诸学问。这六年有两件事值得一记。第一,蜀献王钦慕他的学问,聘请他担任世子的教授。蜀献王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,封王后入藩成都。皇帝的长子叫太子,藩王的长子叫世子。方孝孺教导蜀献王世子,以道德仁义为尚,深得蜀献王赞许,将他的书房取斋号为“正学”。所以,后世也称方孝孺为正学先生。第二,方孝孺说服蜀献王,将他老师宋濂的尸骨从夔州迁往成都安葬,并对宋濂存活的家属给予优待。

朱允炆登基不到两个月,就急召方孝孺进京。他起用方孝孺是否是朱元璋临终前的特别交代,已不得而知。但是,朱元璋在位时不把人才用尽,而为后世留一些足当大任的人才,这一点,源自他“长治久安”的思想。这一策略,贯穿到各个方面,如矿山的开采、赋税的征收、漕粮的额度,他都留有较大的余地。一朝领导人不在他的手上将资源与人才用尽,让继任者不至于捉襟见肘无从展布,这也是“圣君”风范。

不过,据《明通鉴》记载,朱允炆在东宫时,就听说过方孝孺的大名,知道他的学问在当世无出其右。朱允炆的父亲朱标,师从宋濂,方孝孺亦是宋濂的高足。如今,朱允炆要拜方孝孺为“帝者师”,这才叫父子师生两代情,帝家儒门两代承传的佳话。

方孝孺来到京城后,立即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侍讲。侍讲,就是专门给皇帝讲授学问的官员。方孝孺一生的荣耀以及一生的悲剧由此展开。

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的夏天开始,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三个人,便成为朱允炆身边的核心智囊。单说智囊尚为不确,应该说既是权力中枢,又参与机密。齐泰、黄子澄二人偏于执政,而方孝孺则成了朱允炆名副其实的“文胆”。

朱允炆登基时只有二十一岁,方孝孺正好比他大一倍,四十二岁。这个“文胆”究竟给年轻的朱允炆灌输什么样的学问呢?研读方孝孺的文集《逊志斋集》,便可知其大概。

4.道统谱序之人

宋濂先生秉承南宋朱熹的理学,因此他要朱元璋读的第一本书是《大学衍义》。朱元璋接受了宋濂的思想。因此,朱程理学便成了明王朝的正统思想。作为宋濂的学生,方孝孺比老师似乎走得更远。他认为,孔子之所以发出“吾不复梦见周公”的哀叹,乃是因为他所处的春秋时代已经礼崩乐坏,他矢志“克己复礼”,复的就是周礼。方孝孺认为政治文明的最佳楷模是周朝的制度。因此,他对春秋之后的中国政治大都持否定态度。他二十多岁时,在回答友人的一封信中,曾如此描述:

自宋亡以来,八九十年来,风俗变坏,延至于今世也。又不知古人倘在,视今世为何如也。每深居沉念,辄用慨叹,曷为而见古人之遗风乎?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