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 >> 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嫡嫁千金 遮天 遮天 轮回乐园 大奉打更人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斗破苍穹 说岳全传 重生之女将星 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 
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 熊召政 -  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全文阅读 -  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txt下载 -  山自在,水如来(熊召政生活随笔集)最新章节

去普陀山烧香(2/5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虽然,对波罗乃兹这辆老爷车我们怨气冲天,但万历年间的那位徐先生却是连做梦都不敢奢望坐它。他的诗,写的是从前攀爬佛顶山沿途的所见和感受。坐在车上的我们,可以想见他的藏在气喘吁吁中的乐趣,但他却是无法体验我们这种“跃上葱茏四百旋”的飘逸。

面对赭黄的禅寺之前,首先,我们面对了鲜绿的风光。

上山的公路宽阔洁净,弯拐甚多。车右侧是因修路而被劈斩的石崖,丝丝缕缕的藤蔓和星星点点的苔藓摇曳其间,点缀其上,使凝重的古铜色中充满祥和的春意;车左侧是忽远忽近的大海,风推来海水的潮涌,一叠一叠的碧绿,一俟吻抵银白的沙滩,立刻,碧浪变成了雪涛。“雪涛怒击玲珑石,洗净人间丝竹音”,这是郁达夫游普陀写下的诗句,我想,他是看到同样的景色了。雪涛越过沙滩,撞上岛脚的乱石,吼声化作晶莹的水珠四溅。然后,又悠悠然回到海中,白又变成了绿,又扑上沙滩、又退回去;就这么绿一回、白一回,又绿一回、又白一回地做着色彩的游戏。

车窗前方的山头,也都被葱绿苍翠的树木遮蔽,看这肥肥的绿,好像它们从未受过台风之苦。在雪浪扑过沙滩的一刹那,你会看到一种奇异的景色:一圈逶迤的精致的银色,轻束起一蓬仿佛正在膨胀着的翠绿,银圈外的大海,在五月初阳的照射下,一忽儿是高超的油画大师才能调得出的那种青色,一忽儿又是那种春到深处才能产生的苍碧。

“呀,这景色真美!”我禁不住失声赞叹。

“你是拜佛还是看风景?”朋友甲调侃地问我。

我回答:“佛也拜,风景也看。”

一向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乙插话说:“佛就是风景。”

“风景即禅。”我趁机发挥。

“禅即空。”朋友乙应对。

“空是最美。”

“最美是风景。”

“怎么,你们说起绕口令来了?”

显然,朋友甲对我与朋友乙的对口词所取的态度仍是调侃。他是游戏人生一类的人物,在商业竞争中有着敏锐的感觉,但在他看来无用的事情上却是不肯花费脑筋的。

我和朋友乙相视一笑。

“小和尚”这时把车刹住,指着几丈远的一座山门说:“从那里进去就是慧济寺,你们进去烧香,半小时足够了,我在这里等你们。”

(下)

汉白玉的山门上高悬“佛顶山”三字,却不见慧济寺在哪儿。走过一段林荫相拥的香道,拐两个弯,又有一道禅门相迎,淡青色的香烟从门内飘出,想必,门内书有硕大一个“佛”字的照壁后面,就是慧济寺了。

慧济禅寺,又名佛顶山寺。原来只是一座石头亭子,供了一尊佛。明代的一位名叫圆慧的小和尚,每日从所住的悦岭庵上到佛顶山砍柴,看到这里的风水不错,遂发愿改亭为庵,名为慧济庵。到了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,僧人能积又扩庵为寺。20世纪初,僧人文质再度扩建,并请得《大藏经》,遂称巨刹。与灵鹫峰下的普济寺、光熙峰下的法雨寺,并称为普陀山的三大古刹。

慧济禅寺建在山顶稍凹的平地上,团转青岩,深碧呵护。从山顶下视,但见苍苍茫茫、参参差差的一片青灰的瓦脊,仿佛有许多神秘掩抑其中。置高而不显其峻,立危而能显其幽,寺建于此,的确是选了一块“风水宝地”。

普陀全山都是观音菩萨的道场,这慧济禅寺的大雄宝殿中,供奉的却是释迦牟尼佛像。这在普陀山算是一个唯独的例外了。不过,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,把他的塑像供奉在普陀山的最高处,想必观音也不会去争这个位置。

借了租车之便,我们上山早。慧济禅寺里的游人还不多。一般来说,来佛寺的游人都兼了香客的身份。进了庙,首先必得给菩萨敬一炷香,在蒲团上磕几个头。这是礼佛必不可少的程序。人多时,免不了要在蒲团前排队。

为了方便香客,普陀山每座禅寺中,都设了法物流通处,实际上就是小卖部。慧济禅寺的法物流通处,就在大雄宝殿的旁边。

“买香吧?”朋友甲问。

“当然要买。”我回答。

朋友甲于是掏钱,要卖香的老和尚多拿几把来。朋友乙拦住他说:“买香要各买各的,否则敬佛心不诚。”

“谁说的?”

“听人说的。”

于是,我们各掏各的钱,五块钱一把的香,一人买了三把。

然后就是去铜炉里备好的蜡烛前点香。看别的香客,都是从一把香中抽出几支来点,而为了表示心诚的我们,竟一次点燃了三把。

九大把香,插满了香炉。

接着就是走进大雄宝殿,朋友和我依次跪在蒲团上,向释迦牟尼进行真正的五体投地的礼拜。

拜毕,各人自然又是很慷慨地往释佛前的功德箱里塞“功德钱”。

“我这是第一次到庙里来磕头。”朋友甲说。

“你呢?”我问朋友乙。

“也是第一次。”

我点点头,明白我的这两位朋友,为什么突然萌生了不能说是虔诚但却是充满诚意的宗教热情。

信佛的人以两种居多,一种是文盲或半文盲,一种则是高智商的人。前者信佛实为迷信,而后者,实乃为了去掉精神世界的“迷妄”,使自己不安定的内心有所安慰和寄托,才拜倒在释氏的脚下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