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我看见的脸 >> 我看见的脸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嫡嫁千金 遮天 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轮回乐园 陪读妈妈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重生之女将星 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 
我看见的脸 徐则臣 -  我看见的脸全文阅读 -  我看见的脸txt下载 -  我看见的脸最新章节

玛格丽特·德·默尔和她的《灭顶》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姐妹俩的故事的确是开了头就刹不住车,死者长已矣,纠结都留给了活下来的人。阿曼达悲伤、愧疚、不安,所有情感都很真诚,她赎罪一般代替姐姐照料姐夫和孩子;但不可否认,她的确也成功地篡了位,成了她姐姐的丈夫的妻子,她在犹疑和纠结中用实践和时间证明了:她可以成为另一个人。现在,她作为姐姐丽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逝水年华,有一天阿曼达不高兴了,她重又开始纠结,为什么要作为另外一个人活着?她不想成为替身,她想成为她自己。她阿曼达就是阿曼达,她不是丽娣。问题是,一个人能否真正成为自己?在我看来,正是从这个疑问起,《灭顶》开始攀向另外一个高度。

应该说,阿曼达成功了。她有了自己的孩子,她和姐夫离婚了,她的后半生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往下走;中年以后,她的确是作为一个独立(孤独/孤单)的女人出现在小说里。在这一段缺少丰沛细节、略显涣散的生活里,她摆脱了姐姐的阴影;作为死者,丽娣逐渐被人遗忘,阿曼达成了父母唯一的女儿;所有人提到布洛维尔家时,只会说布洛维尔家的女儿阿曼达,而不会说,布洛维尔家的小女儿阿曼达。她用孤独、儿女的离开、亲人的死亡证明了阿曼达就是阿曼达,阿曼达不是丽娣。

很好。小说到此结束也算得上相当圆满,不过德·默尔又有了好想法,她在主体故事结束之后又写了第五章,《圣歌》。顾名思义,这章必将有大抱负。果然,她把八十五岁的阿曼达安排在养老院里,让死去多年的丽娣的鬼魂飘过来,姐妹俩在一个甲子之后重新展开对话。这一章用的正是对话体。阿曼达在人间身心俱老,老是件好事,九九归一,于是有了平常心;丽娣在另一个世界同样是修炼,即便作为鬼魂,或者仅仅是妹妹在垂死的病床上的想象物,她也一直保持着姐姐式的宽阔和包容;所以,在这样的心态和语境下,所有积怨定会化解,所有的疑问终会消弭,一切事物都会回到它们该在的地方去。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因为山本就是山,水本就是水。因此,照我的理解,在这额外的一章中,德·默尔势必要将小说再推上一个境界。敢于画蛇添足的不多,能够添到好处的更少。名著中有《喧嚣与骚动》,福克纳在班吉、昆丁、和杰生三部分自述之后,又加了黑人女佣迪尔西部分,补济了前三者限制性视角的照顾不到的内容;还有《日瓦戈医生》,帕斯捷尔纳克在第十六章《尾声》之后,又附了第十七章,《尤里·日瓦戈的诗作》,整整一章都是诗。两部巨著被无数人证明,尾巴续得好,又让小说向前迈了一大步,入了另一番境界。那么,《圣歌》可能迈向的境界是什么?

以我的粗浅理解,我希望德·默尔能在这一章里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:阿曼达历尽沧桑之后,在最原初的意义上云淡风轻地说:“我就是阿曼达。”在饱受“我能否成为别人”、“我能否成为自己”的递进性纠结之后,人生垂暮,上帝的归上帝,恺撒的归恺撒,“我就是自己”。这是人生的认识论上的大圆满。我希望看到这一点。但是,请原谅我的一厢情愿,在对谈中,当我提及这个想法,德·默尔女士不这么看。她认为现在的状况最为科学,她坚持通过《圣歌》来实现归于生活的平淡化。她决意通过这一章提供回忆和日常生活,姐妹俩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,像养老院里随便两个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太太,想到哪说到哪,说她们共同的过去、共同的父母弟弟、共同的丈夫,以及生与死的个人化的经验。德·默尔是学音乐的,也许,交响曲到了这个部分,需要和谐、平缓,降一降调,让恢弘雄壮渐渐平复为悠长的叹息。

那好吧,这也挺好。作者总是对的。在对谈中,像在阿姆斯特丹的饭桌上一样,玛格丽特谈锋甚健,她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,对美妙处,她的阐释与解说如入无人之境,我成了一个打酱油的。她用英语解释《圣歌》,我想在翻译之前弄明白她的理由,但她语速如此之快,语调如此铿锵,我贫瘠的耳朵有点跟不上,这更让我觉得她是对的。

喜欢我看见的脸请大家收藏:(m.75zw.com)我看见的脸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