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 >> 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遮天 轮回乐园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茕茕 我尝一下可以吗 我乐于助人的室友 完美世界 
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 杰克·凯鲁亚克 -  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全文阅读 -  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txt下载 -  垮掉的一代(杰克·凯鲁亚克作品)最新章节

序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要讨论这个剧本你须将它放在某一个文化背景之中——那是1957年,艾森豪威尔当时任总统,尼克松任副总统。戏剧的普利策奖颁给了奥尼尔的《进入夜晚的漫长一天》,小说则没有奖。《西区故事》在百老汇开演,《留给比弗》在荧屏亮相。假如你进电影院,看的影片很可能就是《桂河大桥》,《十二怒汉》,或者《佩顿小城》。国内方面,为取消学校里的种族隔离而作的斗争仍在继续,而国际方面,俄国人发射了人造卫星一号,太空时代已经开始。那是1957年,杰克·凯鲁亚克的《在路上》已经出版——那一年出版的别的书还包括伯纳德·马拉默德的《店员》 注 伯纳德·马拉默德(1914—1986),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俄国移民家庭。作品大都以犹太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寓言。小说《店员》是关于一个年轻的非犹太教徒恶棍和一个老犹太杂货商人的故事。1966年,因其小说《维修工》而获普利策奖。 ,詹姆斯·艾吉的《亲人之死》,以及诺姆·乔姆斯基的《句法结构》。

这一时期,凯鲁亚克和他那一批作家都正崇尚和颂扬这“垮掉”的生活。据一些说法,凯鲁亚克早在1948年就自造了这个术语,意即社会习俗都已“垮掉了”,“陈旧了”,“过时了”。许多人还提出,凯鲁亚克使用“垮掉的一代”这一术语,源于对战后海明威的“迷惘的一代”的参考,但他的术语意义更加积极:垮掉的一代是摆脱偏见束缚的“极乐”之人——对凯鲁亚克来说,这是极为重要的佛教与天主教哲学的巧妙结合。

1957年,凯鲁亚克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名望——在当代文化里,如今他是一个像拉什莫尔山峰上的头像 注 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峰石壁上刻有华盛顿、杰弗逊、林肯和西奥多·罗斯福的巨大头像。 一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人物。1957年,他仍然得益于某种程度的不知名——他暂时还是最纯粹的凯鲁亚克,也不是一个名人,也不是一个名士。

第二次大战的退伍老兵回家了,并且结婚,搬到了城郊,欣然接受并憧憬着美国幻梦与越来越多的欣欣向荣的文化,过着与邻居们一般无二的生活。与这些退伍老兵不同,垮掉的一代只是勉强度日。垮掉的一代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,即使跌下来也无所谓一落千丈。他们是圣洁的人,是沉思的人,是反物质主义者,因此他们是彻头彻尾的“公司人”的对立面。凯鲁亚克及其擅长尝试的同人,追求的是别的东西——一种自由。他们要遨游,要飞翔,要穿过时空,而不受任何的束缚。他们要在流离失所的人群中寻找高洁与解脱。他们还要过得快活,在赛马中赢上几个钱,喝一点酒,来个一醉方休。与平常人相比,他们是狂放的人——让人肃然起敬,让人惧怕。

凯鲁亚克的风格不仅仅在哲学上显得大胆;它还在语言学上形成了非同一般的冲击——是一枚粉碎一切的文学原子弹。他的一边是超常智慧的贝克特 注 塞缪儿·贝克特(1906—1989),爱尔兰戏剧家和小说家,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之一,代表剧作为《等待戈多》。曾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。 和乔伊斯。他的另一边是反传统派作家:海明威,安德森,以及多斯·帕索斯 注 多斯·帕索斯(1896—1970),美国“迷惘的一代”主要小说家。 。凯鲁亚克兼收并蓄,而且超越两者。

要读懂这个剧本,你必须客观地分析问题。现在是2005年,晾在那里的一长串杰克·凯鲁亚克的衣装即将拿出来,《在路上》的手稿正在游历美国。就在几个月前,在新泽西州的一间仓库里发现了凯鲁亚克的一个“新”剧本——三幕剧,写于1957年,是由凯鲁亚克慈爱的母亲加布里埃勒,也就是他的“老妈”打字的。

这个剧本从来没有上演过——当时将它搬上舞台的兴趣很浓,但却没付诸行动。凯鲁亚克在一封信中谈及他对舞台和电影的兴趣时这样写道:

我想做的事是改革美国的戏剧和电影,给它以自然的活力,不要做“情景”的事先构想,就让人们有如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哇啦哇啦说话。这才叫做话剧:没有特别的情节,没有特别的“含意”,人们是怎么样的就怎么样。我想象着自己就像一个天使回到了地面上,用悲伤的眼睛观察实际的情形,我就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写我所写的所有东西的。

《垮掉的一代》这个剧本使凯鲁亚克的作品中又增添了一部杰作。看看它会碰到什么样的情形那将是很有意思的——我不经意间就能想象剧本上演了,而且每一次演出都跟前一次极不相同——全凭你赋予这个剧本的新意了。

它是那个年代的剧本——这就是为什么背景至关重要的理由。剧本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上使人想起田纳西·威廉斯,克利福德·奥德兹,偶尔还有阿瑟·米勒 注 阿瑟·米勒(1915—2005),美国剧作家,以剧作《全是我的儿子》而成名,代表剧作《推销员之死》等。 的味道。然而,这些剧作家的作品严谨、规范,与之相比,这个剧本松散、不受拘束,它关注的是并列对照、相互关联、对白和思想之间的弹跳、爵士乐即兴演奏似的重复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