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曾国藩全书 >> 曾国藩全书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嫡嫁千金 遮天 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媚者无疆 轮回乐园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啧,她竟然 重生之女将星 
曾国藩全书 黎娜 -  曾国藩全书全文阅读 -  曾国藩全书txt下载 -  曾国藩全书最新章节

篇二 相人之法(2/17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【详解】

观神是相术中难度很高的一项技术,从何处入手呢?《冰鉴》说:“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”可见观神是从观眼神入手的,这正应了俗话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《相术集成》中的《神相术》关于观神的论述较为丰富,其主旨也是要学会观人的眼神:

神浊气清神不见,神清气浊气无形,直须神气俱清快,神气元来忌大清。大清曰孤,大浊曰愚,孤而露则贫,浊而暗则贱。神愁自然偏多蹙,气蹙由来怀不足,多忧却是一生娱,遇喜须臾生悲哭。更看气促人风韵,宜远观兮不宜近,无忧愁叹或嗟吁,神不和兮命将尽。胸中洞彻神在眼,神在眼兮事何限,眼神稳静必台辅,眼神端正司台谏。计足谋多神气俊,暗暗奸斜神气倾。要须神彩与人交,一生得意无消散。君不见萍梗相逢古友义,从前倾盖与识面,执手交欢与论文,每叹相逢何太晚。奸淫之目神光鲜,人生须得神在眼,神在眼兮事何限,蛇目神居两目尖,羊目神垂四方转,牛眼神光不动摇,虎视眈眈威势猛,神灵省睡多聪睿。将戾神昏足贫贱,斜视随神自去来,淫乱幽居与深院。此论神居目与睛,要须倾复细叮咛,相形先得神所止,决定言谈有重轻。重轻在人不在目,以神寓目分迟速,寤则神游寐处心,心处于形安可卜。实因气引血通流,通流血化精神流。神清定则心守宅,气清息则守其魂。神与魂游魂守气,生死存亡在斯义。寿安之人神遂悟,将死之人神以去。神寤方能守耻廉,神去不能认其故。经年面上无光色,举动逐时人事改。改常盖为神不灵,因疏骨肉身懈怠。神离言乱出口忘,神昏妄语卧方床,神为鬼夺肉枯槁,神为人夺精荒唐,有精养血神气见,精脱气竭神俱亡。精神似得不衰耗,气血欲得不损伤。神劳四肢不能久,神去触事无威光。神与气兮两相守,神既病兮气何久,神使机关主动摇,五行在气相缠守。气在丹田声远闻,气短声低如猴狲。气结于肺鼻必滞,气结于肝眼必翳。神气凭君仔细看,贤愚莫出言谈义。神不怒兮气不住,气住令人成病痼。气假于血而成形,瘿瘤痈节从此病。欲病之色与气离,气不青兮色元合。气元三月忧病符,气赤目前官事咂。得财闻喜复何如?准上天地漫如蜡。气若浮云色若天,色有正定本自然。金得白兮火必赤,黄黑青兮色如焉。惟有气色无定处,朝吉祥兮暮忧苦。亦如云雾在青天,晓则晴兮夜风雨。色自色兮气则气,劝君要取元谈义。神气未容人易去,气色声元由密秘。人生造物五行中,每与天地相流通,神流如梦如影响,目力观兮如日象。夜梦火燔心必热,肾虚涉水乘扁舟。始知神气难寻论,指下分明亦关寸。秘藏何须鞫细微,神气一观君试问,断死言神与见机,凭神不必师元遁。

《冰鉴》关于骨相的说法则直接承自中国古代的骨相术、身相术等,这些相人的方术实际上都是从全息现象的角度,依据“天人感应”(或称之为“人体微观宇宙说”)这一基本理论,从局部看整体,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预断。从文化人类学方面来看,“微观宇宙说”或“天人感应”的理论有其文化上的意义,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坐标,反映在各种相术上,其中也确实包含了不少古人认识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经验总结,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。但就整体而言,这些相术不过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游戏,其判断的原则是跟科学相背离的。人类毕竟不会永远停留在童年时期,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,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们,应该忘记这些游戏,向着更加高级的认识形式前进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身相术。例如,您初次和陌生人打交道,或者是结交一个朋友,在见了一面之后,心里多少会有一种感觉:这人很忠实,很实在;这人很内向,很大方;或者是这人很能干,很开朗等。这些都是身相的一些萌芽形式,虽然大家都天生具有某种判别一个人性情品质的本领,但多半不太准确。例如,一个人初看起来很内向,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,我们又发现他其实是个性情很开朗的人;又某人貌似忠诚,其实内心狡诈。因为这中间假象实在太多太多,就是那些绝顶聪明的大圣人、大智者也有可能出错。

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号大圣人孔子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。相传,孔夫子带着三千弟子,其中较为优秀的有七十二人,即通常说的“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”,这七十二贤者当中,有一位名叫澹台灭明,长得实在不怎么样,黑黑的皮肤,五官也不太端正。孔子和他初见面,心里便不太喜欢,但澹台灭明(字子羽)却是个好学生。他不但学习刻苦,门门功课都极为优秀,能骑能射,举止得体,符合礼教。而且,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德操也高尚,对双亲很孝顺,与周围的人应接之中,仁厚为怀,大家也都极为敬重他。孔子过了一段时间也听见了人们对澹台灭明的赞扬,经过亲自验证之后,孔子感觉他的确是位好学生。对照自己的前后的看法,孔子深感以相貌评判一个人会产生误差,于是情不自禁的感叹道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