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暗示心理学 >> 暗示心理学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嫡嫁千金 遮天 遮天 大奉打更人 轮回乐园 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 茕茕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美丽新世界 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 
暗示心理学 张弛 -  暗示心理学全文阅读 -  暗示心理学txt下载 -  暗示心理学最新章节

冥想——最神奇的静心工具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冥想本身被作为宗教修炼的一种方法。在神秘的东方文化中,人们相信通过这种途径能够洗涤心灵,消除潜意识中的杂念,从而实现一种内心解脱。冥想对于摆脱压力、解除烦恼、维持心理平衡具有上佳功效。所以说,我们可以用冥想净化意识,让自己的心灵远离躁动。

冥想

最神奇的静心工具

冥想在控制潜意识方面的奇特功效,不仅仅在于压抑情绪,而是着重于淡化情绪,最终给情绪找到出口,将其释放。冥想的最高境界,是佛教中所说的“三昧”或“定”,即通过冥想,超越了精神恍惚的阶段,达到一种安详、透彻的心理状态。从更实用的角度来说,冥想能够使人们平心静气,安定情绪。

冥想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种被称为限制性冥想,另一种则是包含性冥想。前者是指冥想者专注于某一客体,从而排除其他多余的思想,进而提高自我的观察能力,让整个人放松下来;后者则类似于自由联想,人的思想可以无限制地自由徜徉。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,通过冥想就能够控制自己不安定的情绪,保持平静的心态。

有人问,除了冥想之外,还有无其他方法能让人放松下来吗?当然,方法有很多,但都不如冥想这么直接,因为,其他的方法重点在于创造令人静心的条件,而不着眼于静心本身。平静不能是被动的,也不是周遭喧嚣散去之后才能够体会到的状态。

我们只有想象自己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够让心平静下来。比如,我们想象自己在海边的木屋里安享晚年生活;在平静海面上的游艇中度过静谧的时光。真正心静的状态绝不是静止的,而是动态的,它从人们高层次的意识中散发出来,只有在内向的自我中才能找到它。因此,冥想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静心方式。

确切地说,一旦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完全平静下来,冥想就开始了。冥想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意识,当我们的注意力不再专注着滚滚红尘的浮光掠影,而是全然凝聚在一种超意识的体验时,我们就处在冥想的状态之中了。

意识有三种状态——意识、潜意识和超意识。大多数人只对意识和潜意识有所了解,而超意识往往鲜为人知。意识是我们最平常的认识状态,当然也只反映了人们全部意识的冰山一角,更多的意识则潜藏于潜意识之中。

弗洛伊德是潜意识的集大成者,比如我们在睡梦中经历的就被其称为潜意识。同时,潜意识还活跃在我们醒着的时候,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产生影响。如果把意识比作露在海面上的小岛,那么,潜意识就是暗藏在海面下的大陆架和海沟。水下的世界虽然昏暗不可捉摸,但一样非常真实,是我们全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相比之下,超意识则体现了人类更高层次的认识,是所有意识的源泉。意识和潜意识则像一个下降的梯子,将超意识的“高压”转变成“低压”。超意识就像夜晚我们头顶上布满繁星的天空,虽然不似意识和潜意识那般活跃,但是它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感知中。

冥想就是令我们与超意识步调一致的直接途径。要正确地冥想,关键在于倾听的态度,倾听我们身体的声音,倾听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。试着让周遭的各种活动停滞,停止喋喋不休、停止推敲和烦恼,因为在杂乱的环境中,我们没办法听到超意识的琴弦奏出的旋律。

冥想时,还必须保证思维的完全敞开,因为,真理必须在最为平静的超意识状态下才能够被领会。冥想并非去创造答案,而是让我们去感知或接受答案。

冥想是一种回归自我内心的过程。大多数人的生活就像一个飞转的轮子,转的越快,震动就越强烈,到了一定的速度,轮子就有可能分崩离析。在生活的漩涡之中,我们常常越转越快,慢慢地偏离了真正的中心,这个中心便是真我的内心。我们通常像是走了音的乐器,听不清基本音符的声音,才会和我们的生活、和他人弹奏出不和谐的乐章。

那么,就让冥想当作我们生命的“调音师”吧。一把小提琴,不仅要调试琴弦的松紧,还要仔细比对某些关键的音符,我们也是同样,需要认真倾听生活试图告诉我们的东西,懂得生命通过周遭环境、通过他人,通过窃窃私语在向我们传达些什么。

冥想,将你带到那追寻已久的宁静之境。在冥想中,灵魂的平静就在灵魂深处等待着你。

如何利用暗示效应进行心理调节

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,其实经常使用着暗示,或暗示别人,或接受别人的暗示,或进行自我暗示。积极的心态,如热情、激励、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持等等,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,而且得到温暖,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。反之,消极的心态,如冷淡、泄气、退缩、萎靡不振等等,则会使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,使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来的痛苦与压力,而且还会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。
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认真对待各种语言暗示、行为暗示、信誉暗示、情境暗示、表情与动作暗示等。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,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,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、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,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,摒弃消极暗示。

当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,如果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,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,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、适度的暗示,防止因为暗示而导致他人心理甚至行为方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。

喜欢暗示心理学请大家收藏:(m.75zw.com)暗示心理学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