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赘婿小说 大魏宫廷 庆余年 汉乡 终宋 二战之无限兑换 覆汉 回到明朝当王爷 大将 佣兵的战争 
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txt下载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最新章节

愣头青子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愣头青子路

做事不过脑子的子路,常常惹得老师生气。

有一次,卫国想请孔子去做官。卫是一个文明古国,在今天河南省境内,建政时间跟孔子的鲁国一样早,但到春秋时期已经衰落。帮助衰落的百年老店实现复兴,是孔夫子最最想做的事情。

所以卫国来请他,他很高兴。

同学们也高兴,尤其是政事科的。

政事就是行政管理,政事科则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政治学系。

这个系科最重要的学生,是子路和冉有。他们当然非常想知道,如果老师当真做了高官,会有什么样的施政纲领。

不过,冉有为人谨慎,心里再痒痒也不敢问。子路却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,便冲到孔子跟前,口无遮拦张嘴就问:

老师到了卫国,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?

这个问题不难回答,因为孔子对自己的从政早有思想准备。在他看来,一个国家和社会,最重要的是秩序,没有就是乱世。乱世是不好的。孔夫子不喜欢,大多数人也不喜欢。

那么,怎样才能不乱呢?

孔子的主张是:

正名。

什么叫正名?

名有三种:

名分: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。

名目:事物和事情的名称。

名义:行动所依据的资格和理由。

这三样,是维持社会秩序的。比如,没有相应资格和正当理由而做某件事,就叫师出无名;言行不符合身份地位或公序良俗,则叫太不像话。

名,是不是很重要?

因此,有序的社会就该是:

每个人都有名分,

每件事都有名目,

每次行动都有名义,

而且正确或正当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孔子认为,春秋时期天下动荡,就因为名分、名目和名义都错乱了。比方说,下级做了上级的事,晚辈用了长辈的礼。大家都不讲规矩,当然一塌糊涂。

这就要正名。

也就是说,拨乱反正,从名做起。

所以,子路问施政纲领,孔子便兴致勃勃踌躇满志地说:必也正名乎!

哈!我到卫国掌了权,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每个人的名分,每件事的名目,每次行动的名义,都弄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端端正正。

听了这话,子路差点就扑哧一声笑出来。

子路想,如今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,着急要做的事多了去了,你整这虚头巴脑既不管吃又不管用的玩意儿干吗?于是难听话就脱口而出:

孔子兴致正高,却被劈头浇了一盆凉水,浑身气都不打一处来,便叫着子路的名训斥说:仲由你真是太放肆了!怎么如此粗野?

我们来读一下原文:

子路曰: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

子曰:必也正名乎!

子路曰:有是哉?子之迂也!奚其正?

子曰:野哉,由也!君子于其所不知,盖阙如也。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!

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
孔子的长篇大论可以不去管他,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实现。但,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名言却留了下来。做事情要理由充分师出有名,也成为中国人的共识,而且就叫名正言顺。

子路这次也不是诈骗犯,是野小子,不过倒并不冤枉。因为一个有教养的人,比如西方的绅士或中国的君子,说话做事应该彬彬有礼。按照孔子的要求,则要温和、贤良、恭敬、简朴、谦让,叫:

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

孔子自己,就是按照这个标准以身作则的。他当然不能容忍像子路这样,长辈和老师话还没说完,就一头顶回去,还说得那么难听。

于是孔子骂完,接着便教训子路: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,就应该保持沉默!

可惜,这对子路来说实在太难了。

因为他原本就是野小子。

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请大家收藏:(m.75zw.com)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