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毛人凤身边的红色间谍 三十六骑 回到明朝当神医 超级大独裁者 骗了康熙 重生于康熙末年 北朝求生实录 极品家丁 大唐贞观第一纨绔 大魏宫廷 
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txt下载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最新章节

贴身秘书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贴身秘书

卫灵公去世了。

这原本没什么了不起。按照制度,由太子继承爵位就行。可惜这位太子得罪了老爹,此刻正流亡在晋国,接班人便变成了太子的儿子,也就是灵公的孙子姬辄。他在历史上,被称为卫出公。

孔子头疼起来。

头疼是有原因的。由于卫灵公的聘请,孔子此刻正在卫国担任顾问,许多学生也都跟着老师到了那里。不过,卫国虽然换了老板,却多半不会解聘孔子和他的团队,为什么要头疼呢?

因为事关孔子的原则。

前面说过,卫是文明古国。帮助此类邦国实现复兴是孔子的愿望,办法则是正名,也就是名分和名义都要正当。爵位不由太子继承,显然不算名正言顺。那么,孔子是该继续留在卫国,为新的国君提供服务,还是应该拂袖而去,一走了之呢?

学生们很关心。

最着急的是冉有。但是他不敢去问孔子,便对子贡说:师弟,你看老师会何去何从?

子贡说:

于是,他走进孔子的房间,问了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问题:老师认为伯夷和叔齐是什么人?

这里说的伯夷和叔齐是传说中的人物,据说原本也是部落酋长的儿子,后来离开部落住进了周文王办的养老院。周文王是周民族的领导人,只不过他在位时勉强可以算是伯爵,不是国王。

当时的国王只有一个,那就是殷纣王。

殷纣王是商王国的元首,也是商王国领导的商部落国家联盟的盟主,周则是联盟的成员国。但是周文王去世后,他的儿子周武王便发动武装革命把殷纣王推翻了。这在历史上就叫武王伐纣。

伯夷和叔齐是反对武王伐纣的。因此,周武王胜利以后,两人就离开了养老院,跑到首阳山上去吃野菜,宣称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武王的米饭。后来有人上山说: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养老院的米饭是周武王的,首阳山上的野菜难道不是?

两人无话可说,只好当真饿死。

子贡问的,就是对伯夷和叔齐的评价。

孔子说:好人啊!

子贡问:抱怨吗?后悔吗?

孔子说:求仁得仁,有什么可怨可悔的?

子贡行礼退出。出来以后,他对冉有说:

我们老师不会留在卫国的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伯夷和叔齐对待周武王的态度,是不合作主义。孔子肯定他俩,就说明他也不会跟名分可疑的卫出公合作。事实上孔子也离开了卫国,但并不反对学生们留下。结果,子路便牺牲在那里。

这个故事,记载在《论语·述而》。

留下的成语是:

求仁得仁。

意思是:

如果得到的正是想要的,那就无怨无悔。至于付出的代价,则可以不予考虑。因此,当我们需要进行选择时,便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:

你到底要什么?

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,子贡跟孔子的关系非同一般,甚至很可能是贴身秘书。要不然,冉有跟他是同班同学,还大两岁,算是师兄,有问题为什么自己不敢说,得让他去问?恐怕就因为子贡跟老师的关系更亲密,说话也更随便。

其实看到后面就知道,孔子的许多重要言论都是对子贡发表,由子贡记录的。他的后事,也是托付给这个学生的。如果没有子贡,我们民族恐怕会失去很多思想文化遗产,找都找不回来。

何况子贡也并非总是被敲打,也有受到表扬的时候。据《论语·学而》记载,孔子和子贡讨论如何对待贫富的问题,对话便相当愉快。

原文如下:

子贡曰: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

子曰:可也;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

子贡曰:《诗》云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其斯之谓与?

子曰:赐也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。

翻译过来就是——

子贡问:贫穷时不低三下四,巴结富人;富裕时不趾高气扬,欺负穷人。老师认为怎么样?

孔子说:已经很不错了。不过,最好是贫穷时自得其乐,富裕时重道尊礼。

子贡问:切磋琢磨,就是这意思吧?

孔子说:赐呀,可以跟你讨论《诗》了。告诉前面就知道后面,告诉过去就知道未来。

这都是哪跟哪呀?

关键在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。

这是《诗经》里的句子,字面上的意思,是说加工象牙、玉石之类,先要切割,然后锉刻,然后雕琢,最后抛光,简称切磋琢磨。

引申的意思,是精益求精。

子贡理解了精益求精,所以孔子表扬他。

孔子还认为,读书学习,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。子贡能够从老师的教导联想到《诗经》的诗句,由此及彼地理解出更上一层楼的意思,这就不但是会听课,也是会读书,当然要表扬,并认可他已经有资格跟自己谈《诗》。

问题在于,孔子说的“贫而乐,富而好礼”这句话,怎么就是精益求精呢?

因为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”是指对待别人的态度,而且只是底线。贫穷时不谄媚巴结,富裕时不盛气凌人,顶多只能算是管住了自己,骨子里跟那些暴发户以及想做暴发户的家伙没有区别。

贫而乐,富而好礼,却是对自己的要求。何况只要做到了这两条,如何对待别人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。同样,自己高标准,底线也不是问题。

结论是:

做好自己,比如何对待别人重要。

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管别人呢?

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请大家收藏:(m.75zw.com)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