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>>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赘婿小说 大魏宫廷 庆余年 汉乡 终宋 覆汉 骗了康熙 回到明朝当王爷 佣兵的战争 唐砖 
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 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txt下载 - 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最新章节

贫困生的快乐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贫困生的快乐

快乐,是颜回最让孔子欣赏的地方。

前面说过,好学生颜回是子路同班同学颜无繇的儿子。繇读如由,意思也是由,所以他的字也是子路,而且又叫颜路。颜路同学既没做过官,又没发过财,儿子颜回便只好住在贫民区。

不清楚颜回是不是跟父亲住在一起,也不清楚他是在什么时候住到那里的。我们只知道他在贫民区过得很苦,以至于孔夫子大发感慨。

孔子说:

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。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!

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
箪读如单,就是盛饭的竹篮;瓢,则是舀水的瓜瓢。吃饭用竹篮,喝水用瓢,可见没有碗。碗都没有,当然更没有酒肉,顶多有点盐巴。那时红薯还不曾引进中国,竹篮里没准是野菜小米饭。

这就叫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。

那么,这是因为贫困,还是追求简单?

都是。

颜回肯定没多少钱,住在陋巷就是证明。孔子拿他跟子贡比,也说他口袋里空空如也。但是要说一文不名,恐怕也不是事实。那时没有助学金和奖学金,身无分文根本就读不起书。别的不说,书从哪里来?孔子的学校里可没有图书馆。

何况据《论语·先进》记载,颜回去世后是有棺材的。只不过当时的棺材跟今天不同,体面一点的有两重,里面叫棺,外面叫椁,读如果。颜回只是没有椁,棺是有的,并非草席裹着就埋了。他们家的经济状况,显然不在贫困线以下。

看来,一箪食,一瓢饮,主要是简单。

简单生活应该早就开始了,所以孔子才说不改其乐。不改其乐,就是始终快乐。这很难。事实上扬言要过简单生活的人并不少,刚开始的时候也都兴致勃勃。但是时间长了,就难以忍受。于是人们便难免担忧:颜回能够坚持吗?

人不堪其忧,恐怕要这样理解。

换句话说:人家都替他受不了。

然而怎么样呢?

回也不改其乐。

开始快乐,到后来也同样快乐。

没有人会以箪食、瓢饮和陋巷为乐,颜回只是不以为苦罢了。不以为苦,是因为另有所乐。这个乐是颜回自己的、本来的、固有的,所以叫“不改其乐”。其,指的就是颜回啊!

那么,颜回的乐是什么?

谋道、读书、做学问。

也就是说,只要能学习,就快乐。吃什么,喝什么,住在那里,无所谓。学问和道德才是快乐的源泉,请问还有比这更高的境界吗?

没有。

难怪孔子要像咏叹调一样夸他:颜回这孩子可真是优秀呀!生活那么清苦,住在贫民区里,别人都替他受不了,他自己却始终那么快乐。唉!颜回这孩子,可真是优秀呀!

贤哉回也!贤哉回也!

惜墨如金的《论语》竟然把这句赞语反复说了两次,爱惜之情可谓跃然纸上。

从此,颜回便成为一个典型。

什么典型?

安贫乐道。

这是符合孔子思想的。前面说过,孔子的人生态度,是“贫而乐,富而好礼”。安贫乐道,比贫穷时不低三下四、谄媚巴结的境界更高。

但,如果把安贫乐道理解为以贫为荣,就大错特错。贫穷并不光荣,正如富裕并不可耻,还要看为什么富裕,为什么贫穷。劳动致富就光荣,挥霍败家就可耻,懒惰也一样。

事实上,问题的关键不在安贫,而在乐道。不乐道,只安贫,那叫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,根本就没有境界可言。相反,只要乐道,就算富可敌国又何妨?子贡不就很好吗?

结论是:

是否热爱真理,与贫富无关。

可见,读书人就该清贫,是没有道理的。毫无疑问,你可以视金钱如粪土,视富贵如浮云。但这只能是自己的选择,不能是社会的要求,更不能视为道德准则。相反,读书人就该富起来,只要他当真对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做了贡献。这样的人如果家徒四壁,一贫如洗,那才是天理不容。

因此,颜回可疑。

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请大家收藏:(m.75zw.com)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:论语故事(上)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 轮回乐园 吞噬星空 全职法师 大奉打更人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 斗破苍穹 寂寞少妇的诱惑 万族之劫 诡秘之主 洗铅华 神医弃女 你是我的荣耀 偷偷藏不住 完美世界